諾斯洛普 F-5 系列發展史 11
第二章"虎"II─第二代F-5
第一節 改進與發展
錦上添花--强化空戰能力
F-5A 的操縱特性不錯,雖然性能不突出,但各方面比較均衡。如前所述,該機設計初衷是作為一種支援型的輕型戰鬥轟炸機,而不是作為奪取制空權的主戰飛機,機載武器、航電並未過多考慮對空作戰的需求。例如,該機没有裝備現代戰鬥機必需的雷達設備,甚至没有前置計算瞄準儀。諾斯洛普的設計人員認為,對於F-5A 的基本設計來說,具有改進為制空戰鬥機的潛力,如果為該機換裝更大推力的發動機,加裝雷達,更新航電設備,該機應該可以在對空作戰方面有更好的表現。
為此,諾斯洛普宣布將自行投資研製一種具有更强作戰能力的F-5改良型。但美國空軍並未對此表示支持--官方理由是,仍在設計圖上的F-5改良型,其作戰能力未經任何驗證。而實際上,美國空軍高層對這種輕型戰機根本就不感興趣,這一貫性思維在後來性能更出色的F-16問世後表現得更為明顯。言歸正傳,諾斯洛普宣布其改進計劃後,將一架F-5B(63-8445)借給了通用電氣,作為J85增大推力改型發動機的試驗平台。通用電氣F-5改型研製的新發動機型號為YJ85-GE-21,主要改進是增加了第9級渦輪機,並採用鈦合金葉片而非原來的鋼製葉片,空氣流量也由原來的20㎏/秒增加到24㎏/秒。由於發動機的原因,借出的這架F-5B 被非正式地稱為YF-5B-21。
1969年1月,當通用電氣正式推出J85-GE-21後,美國空軍要求諾斯洛普將該發動機用於後期型F-5A/B 上,而諾斯洛普認為這種發動機更適合研製中的F-5空戰能力優化型。不過,後期型CF-5/NF-5最终還是用上了這種發動機,但為了適應空氣流量加大的需要,這两種飛機都在後機身加裝了輔助進氣門,由壓力傳感器自動控制門的開閤。
3月28日,YF-5B-21由約翰‧弗里兹操縱,首飛成功。在該機試飛的過程中,先後加裝了原本為CF-5研製的兩段式前起落架以及百葉窗式輔助進氣門(位於機翼後緣機身两側)。試飛结果顯示,J85-GE021的操縱性能和油門影響應有所改善,同時YF-5B-21的速度、爬升能力、續航性能均有提高。
此時,為了滿足盟國對 F-5A/B 的後繼機需求,美國空軍提出了 IFA(國際戰鬥機)計劃。和 F-5A/B 的研製初衷不同,這一次 IFA 的研製重點轉向空優作戰,而非對地支援。對於 IFA 的潜在用户來說,他們需要一種可以對抗米格-21後期型的戰鬥機。研製重點的改變,一方面反映了蘇聯空軍威脅的增大,面對突擊力量日益增强的蘇聯前線航空兵,盟國現有的空中力量可能已不足以支持到美國空軍增援的到來;另一方面,盟國特别是歐洲盟國經濟的逐漸恢復,使之有能力也有意願逐漸建立一支具有一定獨立作戰能力的空防力量,而不滿足於"打下手",完全由美國人來保衛自己的領空。
1970 年 2 月 26 日,IFA 首次競標結果揭曉,參與投標的 8 家公司有 4 家進入下一輪競爭,包括:LTV(原錢斯•沃特公司)的 V-1000 方案(F-8"十字軍士"的輕型改型),洛克希德 CL-1200"槍騎兵"(F-104 改型),麥道 F-4"幽靈"簡化型,諾斯洛普 F-5 空戰優化型 F-5A-21。
1970 年 11 月 20 日,F-5A-21 在 IFA競爭中最後勝出。12 月 8 日,諾斯洛普獲得一份研製 5 架原型機和 325 架生產型飛機的合同。28 日,F-5A-21獲得正式官方設計代號 F-5E,官方绰號"虎 II"--這個綽號實際上源自當年將 F-5A 投入越南進行試驗的"小虎"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