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47.jpg

雙蛇記 六

通用動力的F-16是少見的革命性設計:翼身融合體、放寬氣動靜穩定性、線控操縱、顎下進氣道、氣泡式座艙蓋、傾斜式座椅、側桿操縱。這些技術對後來戰鬥機設計的影太大了,以至今天要找一架F-16後問世而不受F-16任何影戰鬥機難之又

早期戰鬥機設計中,飛機的各部分渭分明,身就是身,翼就是翼。翼和身的接一般要部,要身底部。在部叫上翼,在身底部叫下翼。上翼的飛機翼下,身的重量起到重單擺的作用,所以上翼的飛機在横方向上過於穩定,了增加活性,一般翼下反一,以中和一點過穩定性。所以早期飛機和用學員飛機常用平直的上翼,以回避横滾穩定性的問卷調查。上飛機容易在翼下吊武器,對於運輸機來說,也容易在翼下吊掛發動機。上飛機兩側機翼和身的上表面是連貫的,對產生升力的上表面流的干最小。下飛機翼上,這個頭重脚的姿有自然的横向,需要翼有一定的上反增加横定性。中翼是自然定的,需要横候,也是最活的。但是早期飛機很少有用中翼的,因翼的翼盒穿過機身,給機身强度帶來很大影,很少有人意冒這個風險着技步,身强度不再是問卷調查,中翼的優點可以利用起了。上翼上表面連貫優點可以通身和中翼的處圓滑地填平補起來是翼身融合的初衷。翼身融合也增加身有效容增加了内的油量。翼身融合體還增加翼根厚度,改善翼身合部的結構連件,可以用較輕較簡單結構實現所需的結構强度,減輕重量和造成本。平的翼身合部也改善了流分小阻力,甚至對匿蹤有一定改善,在是一多得。

048.jpg

英法合作的美洲豹攻擊機是典型的下反上局,除了氣動上的理由,主要是便在翼下掛彈

049.jpg

F-4幽靈式是下翼,但是只在外翼段上反,除了氣動上的原因外,F-4取下翼是短起落架的度,否而加强的起落架很重

050.jpg

F-16的中翼和翼身融合體顯而易見

早先的飛機都是氣動穩定的,也就是重心永在升力中心的前面。這樣,在,如果受到擾動機頭上仰,翼的迎角增加,升力增加,升力作用在機體的升力中心上,以重心,使機頭。如果擾動使機頭下俯,翼的迎角小,升力下降,升力作用在機體的升力中心上,以重心,使機頭回仰。重心和升力中心要有一點間距,但不要太補償重心先升力中心的這點力矩,飛機行中需要平尾配平,這倒導致配平阻力。然,理想情下,重心只是稍微先升力中心一這樣只需要最小的配平力矩,致最小的配平阻力。但是空是可壓縮的,着速度的增加,升力中心向這樣,在低速的重心和升力中心的距,到高速得相大,需要大大增加配平力矩,重增加配平阻力。放寬氣動靜穩定性,重心和氣動升力中心可以按中速巡航設計這樣,用小的配平力矩就可以滿足最常用的中速行需要,大大小了巡航阻力。但是放寬靜穩定性,低速升力中心可以跑到重心前面氣動定。可以用快速自動調節平尾控制行姿。速度升高,升力中心移,又是氣動穩定的了,没有問題問題,没有電腦控制的控操,放寬氣動靜穩定性不可能實現飛行員手忙脚調氣動控制面,没有出不就早已經顛三倒四了。F-16是第一在量飛機實現寬氣動靜定性的,管早期的F-16是模擬線控。線控操縱在F-16之前就有了,加拿大的流產的Avro Arrow就是線控操縱的。但早期的線控操縱只是把機械連桿操縱信號用電線傳送,F-16首次在線控中增加了stability augmentation的功能,也就是對飛行員的控制作加以過濾將飛限在不超過飛定性或機體强度限的範圍無憂慮

F-16進氣道是又一戰鬥機爬高,先是機頭上仰,但機體運動方向依然向前,像昂首怒立而前行的眼蛇一,然渡到向上爬升。戰鬥機的高速水平盤旋也不是靠垂尾轉舵,而是先横滾,機身基本側傾到很大的角度,再拉大仰角(angle of attackAOA),作水平爬升,達成盤旋。所以戰鬥機的高仰角性能對機動性至重要。問題是,高仰角流和進氣道成一角度,弄不好,發動機就要斷氣熄火。整F-16就像圍繞發動機設計的一,座只是在發動機前上方的延伸,而這個延伸在高仰角把前方住了,理了,進氣好一口吞去,發動機前端流分均匀,多了,發動機性能也好多了。進氣道不光起整流壓縮作用,還縮進氣度,進氣壓失,還減輕結構重量。在F-16的研中,曾對進氣口到底能退到哪很多研究。從氣動發動機性能來說進氣口的位置可以再往退,但是前起落架已不能再往退了,否要影起落是的定性。然而進氣口再往退,前起落架就只能安在前身的座下,這樣,起、着陸時,前起落架的子容易地面雜輕捲進進氣道,造成危險。所以最後進氣口的位置是由氣動設計發動機性能的,不如前起落架的位置定的。

051.jpg

F-16 機頭對進氣道起整流作用,尤其在大迎角的情

052.jpg    053.jpg

早期F-16進氣口稍小(左),F-16C/D Block 30始,F-16既可以普惠的F100發動機,也可以通用電氣F110發動機F110F-16進氣口要大一(右)。Block 40始,全面採大嘴巴 進氣口。F110B-1轟炸機F101發動機的核心發動機,比F100在技上要先,推力要大一,但世晚了一。美期的F-16上在兩種發動機競選是普惠和通用電氣打了一發動機The Great Engine War),國戰鬥機發動機展好甚大

054.jpg

很多人對殲10進氣口上方有一向前延伸的板很不滿意,F-16也有這麼板,同於邊,不F-16的延伸板没有10的小支撑難說殲10上的小支撑是不是加强用的,這點延伸强度應該不是問題10上的小支撑是什前向天不定

F-16發動機推力强,在空重量下,推重比超1使得F-16可以做完全垂直的爬升。不垂直爬升在航展可以討來叫好,在實戰没有太特出的戰術。高推重比然可以換來實戰高的爬升速率,但更重要的是提供强的加速,迅速轉換飛狀態提供能量上的保去空中格中,飛行員不到不得已,一般不願輕易放速度、高度上的優勢,因如果一不中,或者一躲不成,或者需要接連應個對手,要重新建立速度、高度,需要太多的時間,也就是此恨綿綿無絕期了。但是有了高推重比速、主高度可以成有效的戰術選擇,因重新加速、爬升不成問題

055.jpg

普惠的 F100 低流量比發動機

056.jpg

通用電氣F110發動機

057.jpg    058.jpg

(左F-16C Block32上的F100口,(右F-16C Block 30上的F110口。所有用 F110F-16Block30/40/50,用F100發動機Block 32/42/52,以此

從發動機先前延伸出身上,所以高高在上,正好改善飛行員視野二(二赫、兩萬米升限)時代噴射戰鬥機的座常常是在前,以小迎阻力,用有限的發動機推力實現雙二。但這樣飛行員視野和向下的視野很受影,不利幽靈魚床、幻3都有這個問題。高式座艙裡飛行員高高在上,前左右的視野都不受影,泡罩式座艙蓋兩邊略有鼓起,所以飛行員向下的視野也比先前大有改善。高式座氣動阻力要大一,但發動機術進步了,這點阻力性能没有影,而高式座艙對越性是而易的。飛行員視野對空的作用是Boyd對韓戰為什麼F-86對機動性更好的米格15佔優勢所作的研究中得出的兩個結論中的一個結論,另一就是F-86的液比米格15連桿更敏捷,所以F-86 可以更快捷地改變飛行姿,及早佔領有利位,也在F-16電傳體現了。高式座F-15始,F-16致,以為現戰鬥機標準佈置。F-16框架整式座艙蓋是很多戰鬥機模仿的,其理想的視野是没話說的,但是除了 F-22,没有第二家,原因主要是成本和重量。要保没有光學變形,耐鳥擊,耐衝擊,在飛行員彈射逃生破裂得甘脆俐落,是挺的。

059.jpg

060.jpg

F-16視野是無與倫比的,座艙蓋上金色的膜是導電的,用把入射的雷波的能量機體,而不是由座艙這個空腔形成强反射

斜式座椅的用意是小高負載時血液下流的影。理,平躺最好,拉高過載機動時,血液最多流到後腦,比從頭腦流到脚跟要强得多。實際上不可能,平躺着怎縱飛機呢?不如老呆在地面,控算了。所以斜式座椅都是有一定的角度的。實驗表明,角度要到60度以上才始真正起作用。但這麼斜躺着,前方視野基本没有,不用。F-1630度到底有多少作用,没有公。不過這麼一躺,傳統的中置操縱桿就用起不方便了,只好改到置。好在用控了,操縱桿的位移量用不着太大,側桿不再受拉不限。側桿還可空出腿之的位置,可以置一個顯示器。不過側桿越性至今有爭論。左撇子用起不方便;戰時右手受了,左手法接替操;如果用了,用份操,仍然受到位移量的限制;腿中的位置是空出了,但右手的位置被用了,本來這個位置也可以開關的。F-18還是中置,瑞典的鷹獅和英德意西聯合的台風也是(英國人說中置是where the God intends it to be),就連以色列流產的幼師(Lavi)也是。法國雖然喜歡對美國唱反調,但陣風用的是側桿F-16然是美高低搭配中的低端,但其卓越而平衡的性能在使其在多中等家的空軍裡起全能的脚色, F-16F-4後產量最大的美國戰鬥機量已4,000架。

061.jpg

F-16

062.jpg  063.jpg

F-22&陣風

F-16的右置操縱桿只有F-22和法陣風戰鬥機拷貝比下中瑞典的鷹獅戰鬥機的座

064.jpg

--待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空軍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球哥說故事 的頭像
    球哥說故事

    球哥說故事

    球哥說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