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65.jpg

雙蛇記 七

本來YF-17LWF/ACF競標中落選,YF-17的故事也就完了,可巧海軍也有自己的高低搭配的問題,海軍也在尋找合適的輕型戰鬥機。戰鬥機黑手黨的成員都是空軍和工業界的人,但海軍内部不乏悄悄地同情者,他們希望看到F-14有低端的補充。海軍陸戰隊也對F-14的動向越來越感到不安,因為海軍陸戰隊需要空對空、空對地兼優的飛機,空戰專業户F-14對海軍陸戰隊的用處有限。

於是海軍正式啟動輕型戰鬥機的計劃NAFX。有意思的是,海軍高層從一開始就對NAFX不太抵觸,因為海軍從一開始就明確立場:NAFX只是作為F-14的補充,不是替代。NAFX 只是取代F-4A-7A-4。海軍也清楚F-14日益嚴重的超支問題,但海軍寧願縮減F-14的採購數量,也決不讓F-14計劃被取消。

1973年夏,國防部長施萊辛格指令海軍開始評估使用LWF/ACF的可能性,同年8月國會要求海軍尋求F-14的低價替代。1974年5月10日,國會武裝部隊委員會索性中止對NAFX的撥款,强令海軍採購LWF的入選者,以達到和空軍的共用。海軍强調了空對空與空對地性能兼顧的要求,指出LWF單純强調空對空,没有空對地性能的要求,所以LWF的入選者不一定對海軍合適,要求國會重新考慮。19748月,國會同意了海軍的說法,將原來撥給NAFX34百萬美元轉撥新的海軍空戰戰鬥機計劃(Naval Air Combat FighterNACF),指令海軍最大限度地利用LWF的成果,但不再受限於LWF的入選者。於是,海軍開始在愛德華空軍基地參與空軍對YF-16YF-17的評估。一旦海軍明確了NACF的要求,通用動力和諾斯洛普立刻意識到自己没有海軍艦載戰鬥機的設計、製造經驗,為了在競標中不使缺乏經驗變成對自己不利的因素,通用動力和LTV合作,推出海軍型的YF-16,按LTV的代號命名為V1600。諾斯洛普和麥道合作,推出YF-17的海軍型,諾斯洛普命名為P630,麥道命名為267 型。

066.jpg

通用動力和LTV合作的V-1600,就是YF-16的海軍版

試飛過YF-16YF-17後,海軍表達了對YF-16的極度不滿。單發對於陸基飛機的正常飛行安全雖然没有太大影響,但是艦載機起飛、着陸過程中,發動機必須絕對可靠,一、兩秒鐘的遲疑就是生死之别。另外,陸基飛機發動機熄火後,可以迫降或跳傘等待救援,在海上迫降,危險性就要大多了,如果有一台發動機可以把飛機飛回航母附近再跳傘,也比在汪洋大海正中間跳傘强。F-14用的是TF30發動機,F-16的發動機和F-15通用,但是對於海軍來說没有意義。YF-16的機頭錐太窄小,難以容納較大的雷達,難以制導中程空對空飛彈。實際上,按照Boyd原來的設想,LWF根本就不需要火控雷達,有一個測距雷達就足够了。當然後來空軍没有全聽Boyd的,但F-16的機頭錐確實天生就不適合安裝大型雷達天線。除了航炮以外,最初的F-16A/B的唯一空戰武器就是響尾蛇近程空對空飛彈,難以滿足海軍的艦隊防空作戰要求。F-16的主起落架的左右輪距較短,對艦上起落的穩定性不利。當然,海軍没有明說的一點,就是不願意和空軍共用一架戰鬥機。空軍的採購量大,如果和空軍共用,NACF的要求必然要向空軍靠攏,F-111的前車之鑑在海軍中還是記憶猶新。順便說一句,空軍對和海軍共用一架戰鬥機也有類似的顧慮,因為空軍的戰鬥機將要為上艦的特有設備付出代價。即使這些設備拆除,設計上的考慮也足以導致不可忍受的性能或系統安排上的折衷。

海軍向國防部和國會强力遊說,指出將YF-16修改到適合上艦的工作量和重新設計一架飛機也差不多了,抵消了通用性的任何好處,何不索性滿足海軍的要求,讓海軍自由選擇一架合適的飛機。在和國防部和國會討價還價後,海軍獲准在YF-17的基礎上研發NACF

實際上,除了單發、雙發的差别外,海軍反對YF-16的理由大半在YF-17上也成立,所以麥道和諾斯洛普對YF-17進行了澈底的重新設計,重新設計後的飛機和YF-17没有任一主要幾何尺寸是相同的,也没有任一主要結構是相同的。海軍將新飛機重新命名為F-18。按原計劃,F-18有三個型號:戰鬥機型F-18取代F-4,攻擊機型A-18取代A-4A-7,還有雙座的戰鬥教練型TF-18,保留戰鬥能力,但航程有所損失。F-18A-18將共用基本機身和發動機,但機載電子設備不同,以適應不同任務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發現,現代雷達和先進數字信號處理技術使同一雷達在空對空模式和空對地模式之間的切換成為可能,座艙内採用CRT多功能顯示器使儀表在空對空模式和空對地模式之間的切換成為可能,所以不再有必要為某一任務配備專用的雷達和相應的儀表顯示,而是在不改變機載電子設備的情況下,透過適當的外場編程,可以很快地在空對空和空對地任務之間切換,實現所謂的 swing role。注意,Swing role戰鬥機和多用途(multi-function)戰鬥機的概念有所不同,前者是一專多能,在簡單的外場編程之後就可執行不同任務;後者是面面俱到,系統構成和能力不因為任務不同而改變。F-111是最後一種多用途戰鬥機,以後的所謂多用途,其實都是swing rolemulti role。於是,F-18A-18合併為F/A-18,但一般還是簡稱為F-18

197511月,海軍發予通用電氣F404發動機的合1976122,海軍發道包括9座和2F-18的工程開發Full Scale DevelopmentFSD)合麥道和諾斯洛普的工作量為6040,麥道負責最後的總裝,這也是那20%的差别所在。在開發基本的海軍型F-18的同時,諾斯洛普還在開發陸基型F-18L,去除艦載機特有的設備,所以機動性和航程有所改善。如果有訂單的話,F-18L的工作量為4060,諾斯洛普負責最後組裝,但F-18L始鐘没有訂單,最後被中止發展。1977年3月1日,海軍正式命名F-18為大黄蜂。

067.jpg

通用電氣的F404發動機

麥道對YF-17作了大量的改良,主要工作集中在對基本尺度加大以容納必要的設備和燃油,對機體和起落架加强以適合艦上起落的要求,安裝新的雷達和機載電子設備。YF-17本來正常起飛重量約11,500公斤,麥道修改後,F-18的正常起飛重量達到16,500公斤。新的F404 不像漏氣的渦噴”YJ101,而是真正的渦扇,其重量只有用於F-4J79的一半,長度只有J793/4,但推力相當,反應迅捷,從怠速到全加力只要4秒。F-18的機身蒙皮的40%採用石墨環氧材料,主要受力材料為鋁,部分重點結構採用钛和不鏽鋼。F-18是第一個採用4餘度數字線控操縱系統的量產戰鬥機,F-16的早期信號還是模擬式的。4餘度線控保證系統的高度可靠性,如果一個系統故障,還有三個可以投票,少數服從多數;如果兩個系統故障,剩下的兩個系統只要還是保持一致,線控還是繼續全功能工作;如果3個以上系統故障,需要切換到備份線控系統,這時還是線控,但損失了增穩(stability augmentation)的功能。F-18也是第一個採用玻璃座艙的量產戰鬥機,主要儀表採用CRT多功能顯示器,大量取代表盤式儀表,既節約佔地和重量,減少接線,又便於迅速轉換工作狀態,適應不同任務的需要。CRT多功能顯示器的大量使用,將situational awareness(態勢感知)提高到一個空前的高度。此後,玻璃座艙成為衡量一架戰鬥機是否先進的一個重要指標。F-18 的航炮在機頭上方,麥道將航炮變成一個模組,可以方便地更換為偵察模組。麥道在F-18的重新設計中特别注重可靠性和可維修性,扭轉了性能越來越先進,可靠性越來越低,維修性越來越差的趨勢。從此,可靠性、可維修性和全周期費用成為軍用飛機設計的重要設計指標。

068.jpg

YF-17F-18的對比,照片為YF-17,輪廓線條為F-18

069.jpg

F-18的座艙

首架F-181978913日完成,1118日完成首飛,首飛進行了50分鐘,達到300節速度,6,500米高度。試飛員反映,飛行非常平穩,操控十分容易。年底之前已經達到超音速,一年後試飛航次超過100次。

070.jpg

試飛中的F-18原型機

諾斯洛普出於無奈才找上麥道,兩家在生意面前各懷鬼胎也就不奇怪。麥道和諾斯洛普從合作的一開始就不愉快。原先的約定是麥道負責美國海軍的艦載型F-18A,諾斯洛普負責外銷的陸基型F-18L,但是諾斯洛普指責麥道在外銷機會面前總是把自己的艦載型推上前來,對諾斯洛普的陸基型避而不提,濫用諾斯洛普的技術轉移。諾斯洛普甚至在197910月把麥道告上法庭,官司一直打到19854月才協議解決。麥道向諾斯洛普支付五千萬美元,買斷諾斯洛普對F-18的知識產權。此後麥道獨家擁有F-18的外銷權。麥道當然不磊落,喧賓奪主,奪人之愛,但諾斯洛普的指控也不是那麼站得住脚。F-18L外銷不利的主要原因是外國空軍對美國空海軍自己不選用的外銷專用型不信任,美軍自己用的型号,全面試驗、系統性能、器材供應都有保證,外銷專用型,就要自己出資來保證這些東西了。這種謹慎是有道理的,印度空軍選用推力轉向的蘇30MKI的教訓就是例子。諾斯洛普想重復F-5 外銷2,500多架的奇績,但是忘記了F-5的外銷大多數是美國軍援的結果。諾斯洛普在官司解決之前已經撇清這個問題了,F-18L計劃已經中止,麥道的協議解決正好為這一不愉快的篇章劃上了句號。

071.jpg

向法國推銷F-18L,實際上就是YF-17重新噴漆

F-18外銷的第一個用户是加拿大空軍。加拿大空軍尋找F-104(在加拿大叫CF-104)的替代有些日子了。加拿大没有趕上F-16的頭班車,但F-18實際上對加拿大更合適,加拿大廣闊的北方人烟罕至,對於天空中孤零零的戰鬥機來說,與其說是陸地,倒和大海差不多,加拿大的北美空防司令部坦誠F-18的超視距空戰能力所承担的職責也比F-16的短兵相接更有用。

072.jpg

加拿大参加2003老虎CF-18(即F-18A

--待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空軍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球哥說故事 的頭像
    球哥說故事

    球哥說故事

    球哥說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